冬至,是我國農歷中非常重要的節氣,它起源于漢代,勝于唐朝并一直延續至今。關于冬至的重要性可以通過“冬至大過年”的比喻略知一二。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黑夜最長的一天,過了冬至,北半球也會進入一個相對寒冷的階段。在這個重要的日子里,不同地區的人們會烹飪當地特有的美食,歡聚一堂慶祝冬至的到來
臘味煲仔飯
秋冬季節,氣溫驟降,讓厭惡低溫的人們叫苦不迭,可在喜愛臘味的食客眼中,氣溫的下降卻實在是口腹之歡開始的暗號。他們迫不及待地購入各式臘味,亂花漸欲迷人眼不會出現在他們身上,潤腸和臘腸是他們的第一選擇。
分別切片放在米飯上,開火靜待那一縷專屬冬至的香氣。成年人尚且忍耐的了,社會的毒打讓他們不得不學會了矜持,小孩子們卻是按捺不住,三五成群圍在砂鍋旁,臉上逐漸掛上了癡癡地笑容,仿佛那就是他們的夢中情人、青梅竹馬。
砂鍋揭開的那一刻,一切美好的想象都化成了現實,所謂矜持此刻已經被成年人拋之腦后,不分老少,所有人擠在砂鍋面前,僅僅是為了讓臘味的香氣充斥鼻腔。
終于到了享用的時刻,先嘗一口色如琥珀的潤腸,滿口都是動物油脂的獨特香味,讓人心滿意足;接下來是肥瘦分明的臘腸,除了油脂香味以外,更蘊含濃厚酒香,再搭配被醬油染成淺褐色的米飯,僅存的一絲油膩也蕩然無存,只剩下碳水和脂肪給大腦帶來的愉悅感。人們一口潤腸一口臘腸,即使寒風穿身過,心中卻都是脂香與酒香帶來的滿足和幸福。
廣式羊肉煲
廣式羊肉煲是不少老廣的童年記憶。在物質條件相對匱乏的日子里,只有逢年過節才能享用。冬至里,一家人圍坐在碳爐旁,肚子咕咕的聲音與碳爐里羊肉翻滾的聲音此起彼伏,匯成一曲交響樂。
室外寒風凜冽,卻吹不散氤氳在空氣中的期待。當揭蓋的一刻,與熱氣一起撲面而來的是濃烈的肉香。一家人迫不及待的伸出筷子,夾起一塊,讓羊肉在腐乳醬碟中打一個滾,再一口咬下。羊肉爽滑可口,絲毫沒有想象中的膻味;羊皮則彈性十足,爽脆無比。不一會,羊肉已見底,鍋底的精華卻是此時才揭開自己神秘的面紗。
橙紅的胡蘿卜,潔白如玉的馬蹄,筋道的腐竹,已吸收羊肉煲湯汁內的精華。囫圇吞棗可不是推崇的吃法,細細品味胡蘿卜的清甜,馬蹄的爽脆,腐竹的濃郁才能被稱作老饕。很快,砂鍋見底,獨屬家庭的美好夜晚卻是剛剛開始。
與南方冬至食物的百花齊放,百家爭鳴不同,北方的冬至食物卻呈現大一統趨勢。中國人對于食物的精益求精是舉世聞名的,而完成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的食物,卻是看似毫不起眼卻內有乾坤的餃子。
對于餃子的遐想,從搟面皮的時刻就已經開始,面粉的清香悄悄鉆進人們的鼻子中,引得肚子里的饞蟲蠢蠢欲動,小孩子們想要幫忙搟面,卻是無一例外被大人驅趕出來,理由很簡單,只是生怕他們的身體被欲望裹挾,忍不住偷吃。不久,餃子終于下鍋了,熱力的作用下,餃子皮的植物清香與餃子餡的脂香融為一體,兩種天壤之別的香氣卻在此刻達到奇妙的和諧,讓人食指大動。在揭開鍋蓋的一剎那,一切因等待而消耗的時間都顯得不足一提,餃子上桌的一刻,才是宴會正式開始的信號。
先讓餃子在醋碟中翻一個身,再一口吃下半個餃子,醋的存在,使得肉餡不再油膩,更有著開胃的作用。醋帶來的酸味過后,隨之而來的是湯汁的汁香。再細細咀嚼筋道的餃子皮,淀粉的甜感此刻才驚艷登場。吃餃子的另一個樂趣是餡料的多樣性,餃子拼盤的存在使得吃餃子跟開盲盒一般,第一口是豬肉玉米餡的清甜,第二口則是白菜鮮肉餡的爽脆,充滿驚喜。餃子吃完,不僅意味著饑餓感的消失,也是親情在無形中的升溫。